著名连环画家顾炳鑫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炳鑫研究

我是怎样创作《蓝壁毯》的?

  

顾炳鑫

 

    连环画《蓝壁毯》出版后,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希望我谈谈创作《蓝壁毯》的经过和心得。

    《蓝壁毯》是苏联塔什干民间流传的关于斯大林的传说。故事通过主要人物拉亥辛老汉的一生遭遇,描绘了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塔什干农民不同的生活面貌,歌颂了苏联革命领袖和导师斯大林。这个传说故事充满了神话般浓厚的幻想色彩,情节生动曲折,富含诗意,却给人以非常亲切的真实感。这题材深深地吸引着我,激起我的创作欲望。这个美丽的故事丰富了我的想象,促进我构思的思维,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总是精力充沛,从第一幅起到最后一幅止,我的感情也跟随着每一节故事的发展在回旋起伏。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尤其是对主要人物拉亥辛老汉的刻划,我曾付出了相当大的劳动。拉亥辛是一个贫困的老农,有着坚强不屈的性格,虽然他差不多一生在为地主做牛马,但是他不甘心一辈子这样过下去,他梦想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把幸福寄托在祖传的蓝壁毯上。当他为了蓝壁毯而被地主陷害后,他更憎恨这个世界,憎恨旧社会不平等的制度。为了表示反抗,他宁愿走到深山中去。所以说拉亥辛老汉的性格是农民诚朴、坚强而又固执的典型。这种典型对我们是不陌生的,因为在旧社会里,我国也有很多像拉亥辛这样的农民。记得有一次我在下乡体验生活时,一个老年农民和我谈起他的身世,他感慨地说:“我活了六十多岁,就给地主当了整整五十年的长工,老婆儿女都叫地主、蒋匪逼死了,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要不解放,我也许还在当长工呢,也可能已给活活折磨死了……”由此看来,虽然在不同的国土上,不同的种族里,生活在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是有着同样遭遇的。当革命胜利后,统治阶级被打倒了,新政权建立起来,农民获得了土地,因此也同样拥戴维护人民利益的新政权,对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领袖表示无限的崇敬。所以我对拉亥辛这样一个人物及传说故事,在感情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深深地爱着拉亥辛这样的人物,爱他率直坦白的性格。当革命胜利后,拉亥辛从山里回到他改变了面貌的故乡,和女儿、乡亲们欢聚一堂时,他流着眼泪向大家说:“我惭愧,这些年来,我没有能同你们在一起……”这句话又是多么坦率、诚朴,多么令人感动呀!(图①)

    在创作过程中,我尽量想把拉亥辛这种率直、坦白、诚朴、坚强而又固执的性格表现出来。首先,我仔细研读原作,对主题思想有了初步的领会后进而着手收集一些塔什干农民典型的形象,再把这些人物形象集中起来,作为塑造拉亥辛老汉外型的素材。另外我从苏联文学作品及电影故事中汲取了不少描写农民性格、生活的知识,作为刻划拉亥辛内在性格的资料。就这样,凭借了这些资料,加上我个人对这个故事的认识,拉亥辛这个人物逐渐在我脑海中形成了

    为了增强人物的真实性,在画面的处理上就必须突出人物的性格,譬如在第二十三幅里,当拉亥辛被地主迫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就到地主的地里挖了两袋土,拔了两把麦种在自己的家门口,经过辛勤的劳动,麦子长大了。我就在这幅画里描写了拉亥辛悠然自得的神情,这意味着拉亥辛对未来收获的高兴。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地主发现后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根本不是表现拉亥辛的愚昧无知,而是更突出地体现了拉亥辛老汉率直纯朴的性格。随着故事的展开,地主发现了这个情况,夺了他的蓝壁毯,并且把他送到牢里,这一个突变和前面的和平景象形成强烈的对照。(图②)

    在处理反面人物时,我也是尽量明显地暴露贵族地主阶级的丑恶卑劣、贪得无厌的狰狞面目。在第三十幅画地主没收(侵夺)拉亥辛蓝壁毯的场面,我采用了特写的手法,这样就更集中地把地主狠毒的心肠细致地描绘出来。(图③)

    《蓝壁毯》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我在创作之前——做创作准备的时候,对这样一个题材应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问题作了一番探讨。其后我考虑了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动画(电影动画)的形式;一种是钢笔画形式。但是到底用哪一种形式表现更为恰当呢?我反复研究了故事内容,发现从农民拉亥辛老汉被迫入山一直到获得解放为止,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其中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尤其在最后团聚相会、欢聚一堂时,一位人民歌手弹唱出为自由而战的一段故事,唱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地主的狼狈逃亡、新政权建立后自由的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建筑起蔚蓝色的城市等场面的描绘上,动画的形式就不容易表现出这样惊心动魄、伟大而真实的场面。所以我决定采用钢笔画的形式。但是在决定采用钢笔画形式后,思想上又产生了一种顾虑,因为钢笔画一般黑白对比比较强烈、线条必须有机地组织,如处理不当,读者就很难看得懂,尤其是一般的连环画读者。所以我在创作时对构图、对黑白运用以及线条组织等方面,尽量做到使画面明朗、黑白层次交待清楚、线条组织明晰,并且为避免整个画面零乱起见,再在四周加上一道很粗的边框。另一方面,在以往连环画创作的形式上,表现方法变化不多,所以我也想通过这个作品来一个新的尝试。总的说来,我是根据作品的性质和内容的要求来决定采用何种表现形式的,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读者的欣赏习惯。

    《蓝壁毯》还是存在着许多缺点的。尤其在人物的处理上,虽然我也作过一些主观上的努力,但是还只局限于对人物外型的刻划,至于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性格描写等就显得不够、一般化,并且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也不够密切。在环境处理方面,不能把拉亥辛在解放前贫困的生活和解放后焕然一新的生活面貌,很明显地在周围环境上衬托出来,这样就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以上都是些很明显的缺点。在资料的收集上也不够充分,因此没有能把苏联塔什干族的民族色彩很真实地表现出来。

    以上就是我创作连环画《蓝壁毯》的一点体会。

 

                                                              1954年6月30日

                                                              《文汇报》第8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著名连环画家顾炳鑫官网
页面地址:http://gubingxin.mylhh.com/views-study-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