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连环画家顾炳鑫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炳鑫研究

《新中国连环画图史》 胸怀朝阳干革命

  第四章 四 胸怀朝阳干革命——反映新中国城乡阶级斗争的连环画

   既然“十七年”文艺都是“黑线专政”,那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变革的作品自然也不能再继续“毒害”人们的心灵。于是,新的作品没有创作出来,而旧的作品却已被限制发行,直接导致人们可看的文艺作品日益匮乏。到1970年,出版物空白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广大群众已经陷入无书可看的境地。作为政治思想宣传重要阵地的连环画创作,也陷入了十分贫乏的境地。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也同样引起了张春桥、姚文元的注意。为响应张、姚迅速改变出版物空白状况的指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在1970年5月6日召开出版工作座谈会。当时,上海县七一公社号上大队坚持农村两条路线斗争正被当作典型大力宣传。当年6月,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郊区组、上海县革命委员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研究,决定组织“三结合”写作组,编写一部反映号上大队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坚持路线斗争”全过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写作组的成员构成与当时各级革委会组织的创作组相类,按照“三结合的原则”由相关领导、专业创作人员和业余创作人员共同构成。所不同的是,一般的创作组都是以专业人员为主,而这个“三结合”写作组包括了2名初中毕业的回乡青年、一个小学未毕业的青年组成的记者团,1名公社领导,1名出版社编辑。

   七一公社号上生产大队原属新泾区虹南乡的一部分,1956年虹南乡撤销以后,分属周围的三个不同乡镇。写作组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和大半年写作,完成了30万字的报告文学《号上作战史》。后来又在上海市委写作组的意见下,写作组把报告文学改写为描写整个上海郊区贫下中农坚持两条路线斗争的长篇小说,完成的小说也因此被改名为《虹南作战史》,于1972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政治的推动下,《虹南作战史》发行量高达百万余册,并被当时《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评价为“壮丽画卷”和“极好教材”。 [1]

   在当时,政治上成功的作品很容易被选择改编成连环画出版,以实现推广与普及革命文艺的目的。1974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同名连环画的第一册。这套署名为上海县《虹南作战史》连环画创作组的作品,实际上的绘画者是顾炳鑫、金奎、余家乐、庞先健等人。后两人负责起稿,顾炳鑫和金奎则总括全书的勾线,尤其是全书人物的勾线,均由顾炳鑫完成。六十年代的顾炳鑫,以线描造型为主的绘画风格已经发展成熟,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画家以线造型的技能更加纯熟,因此连环画《虹南作战史》,实际上是画家在创作盛年的一件重要作品。

   按照原著小说的创作要求,这部作品反映的是合作化运动时期关于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之争的宏大历史画卷。画家在创作时,其创作思路自然不能脱离这个主题的束缚,人物形象塑造也带有鲜明的“三突出”的特点,但画家创作的自主性,在一百多幅的图画中,仍然不时显现。在图画叙事的结构上,画家首先采用传统小说正文前有绣像做插图的方式,将正反面人物形象从叙事中独立出来,放置在作品正文之前。这样的方式,在“文革”期间的作品中最为流行,其目的或意义当然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的绣像,而是要把正反人物更加突出。在叙事性的图画中,正面人物“高、大、全”的时代特征虽然不像样板戏连环画中那么突出和夸张,但浓眉、大眼和强健的体魄,在图画中还是很明显。在这套作品中,画家最费思量的反而是反面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所有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中,画家几乎没有什么故意的丑化,而是利用动作和眼神的细微变化来解释人物内心的阴险。如高曲文的形象,单看外表几乎可以用“帅气”这样的词来形容,但其内心的险恶和为人的轻薄却在对乡领导蒲春华的谄媚中被揭示,因而显得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至于另外几个富农钱世魁、赖富财等,虽有丑化,但人物亦有鲜明的特点。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中,最为成功的当属虹南乡党委书记蒲春华。在整套作品中,蒲春华很少露出正面,即使有,也是占据较小的空间,面目略呈概念化特点。但这种概念化,不是画家无法塑造出其性格特点,恰恰相反,正是画家为表现其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而故意采用的“春秋”笔法。在蒲春华出场的画幅中,绝大部分都是背对观众。正是这背影,把蒲春华不肯深入群众,工作凭想象的想当然作风给生动地揭示了出来。在画面中极富上海郊县农村景观的背景衬托下,《虹南作战史》中的人物形象愈显生动我们或者可以因此说,连环画《虹南作战史》已经远超了原著的艺术魅力,是“文革”期间少有的一套力求“真实”再现历史的作品,虽然这种“真实”在时代的洪流中大打了折扣。

   类似《虹南作战史》这样反映土地改革和“文革”期间发生的阶级斗争的连环画创作,颇有影响的作品还有不少,如根据浩然小说改编而成的《金光大道》、《艳阳天》,以及《弧光闪闪》等。虽然同样是反映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之争的作品,但画家风格甚至地区的不同,也使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关于号上大队及《虹南作战史》成书,参见上海市地方志网站之《上海县志》第三十四篇特记(下)之“文化大革命”纪事之《树立号上大队“坚持农村两条路线斗争先进典型”》、《小说<虹南作战史>成书》两节。)

转载请注明来源:著名连环画家顾炳鑫官网
页面地址:http://gubingxin.mylhh.com/views-study-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