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谷寒老师
顾(炳鑫)老师是我的恩师,没有顾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进不到(南汇)文化馆去,也没可能美术成为我的终身职业,所以我特别感恩老师像父亲一般,顾老师不止是我的老师,他也可以当我的父亲一样。
顾炳鑫(六十年代)
实际上,我家的出身贫穷,为什么走这条路呢?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爱好画图,那么到了初中、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家十分的贫穷,我家兄妹四人,爸是残废,只有母亲在帮家里吃饭。小学读到四年级就不读了,为什么呢?我帮妈在外面挑野菜、劈柴、做小贩,赚的钱支撑门户,给姊妹兄弟过日子,那么到后来初中,读书读好以后,再读书已经读不起了,再加生肺病。再想想呢,当时有一个梦想,听说(画)连环画可以攒稿费支撑门户,处于这种原因,当时想成为画家根本没有想,是做梦!怀疑自己这条路是不是走得通,但是接下去我想画连环画,受人影响说连图画是一本一本的,所以我当时对连环画特别喜欢,不断翻看连环画。一看顾炳鑫老师的连环画,画好的,画的好多书,有一本《小辫子哥和我》令我终身难忘,画的相当的好,然后到后来我临摹它。一个月接着一个月临,基本上一本东西从头到尾,没有一幅漏掉的,第一幅临画到最后一幅,为啥那个时候,我那时欢喜,但是根本不懂,硬是一遍学遍画。
这个时候到1958年秋,正好到扬州去了三个月,是林锴老师哪里学了三个月,样样都教,什么素描、连环画、水彩画,那么我对这些呢就不感兴趣,我想我的最终目的是要“混饭吃”(谋生职业),为什么呢?可以成为职业,作为画家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职业是想的。回来以后,我就继续临摹顾老师的连环画,就临这本《小辫子哥和我》,一遍一遍的画,画了很多幅,从头到底画。后来开始自己练,连环画光靠临摹是不行的,从小说书上拎一个段落,拎了十几段,我再去配图,一个画要重新画好多遍,总归要有几遍,再画一点、画一点,我想就试试看这个(画连环画)做梦,做做梦试试看,把这个稿子选了几十幅,寄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
(当时)对顾老师什么情况一点也不了解,等了十天左右收到(回信),这封信是顾炳鑫老师,顾老师直接写给我鼓励我,(说)我画的不错不容易。因为我好像这么小的一个农村里(自学绘画),(他)那么常常鼓励我。(顾老师)意思呢,“你现在再努力(坚持)下,现在适合你(画)的脚本,一个方面(还)没有,另一个你再提高(绘画)基本功,你再继续努力,你才第一次投稿呢。”鼓励我然后,那么(我)继续画,第二次又画了十几幅,自编自画,然后再寄过去。寄过去以后呢,想不到顾老师对我继续关照,他签名了,签名了以后呢,而且写信给我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在上海愚园路几弄几号。然后我想想,这个编辑,这个领导那么关心我,我十分感动。我怎样跟他去呢,既然老师请我了,那么我放开胆子就去了。但是那年,感觉家里穷啊,我祖母、母亲意思是,到老师家去,到大画家家里去,你不能空手去,然后呢,我拿了十多只山芋,放在袋子里,就到顾老师家里去,放到桌上。然后师母又对我(很)客气,相当客气,老师在一幅幅指点,指点我。
顾炳鑫(七十年代)
第二次去投稿给他看以后,然后接下去说,第二次再寄去,寄去了以后(顾老师)说,适合你的脚本暂时还没有,然后叫我再画,然后(我就)再画,画了第三遍稿子给他看,第三遍稿子再投稿给他看以后,一本脚本一百多幅,作家马烽(的)名著叫《三年早知道》。给别人看(别人说)“哎呀,这本是名著啊!”我想不到(就像)做梦一样的。实际上他还(在)照顾我,我画的不好拉,实在是(画的)很差、很差。他照样把脚本寄给我,然后还有信写(给我)说:“你到我编辑社来也可以,到我家来也可以,我星期天都是在家的。”让我十分感动,但是只有感激之心,没有做什么具体行动来报答他。然后(这)一次的画《三年早知道》来了以后,我一幅幅的画,然后他严(格)的不得了,给我指点,什么地方不对要修改或者要重画,或者什么地方不好要修改,然后我照他说的,一遍一遍再修改,这个稿子终于要出版了。
这个出版由于当时“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开始画,画到1960年春天画完,画好以后到明年1961年正式出书,新华书店也到了。我十分感激,我想不到竟然能够出书,然后这段时间以后,“三年自然灾害”到1963年“自然灾害”,艰难的日子过去后,想不到(顾)老师派了一个,杨锦文编辑还有一个叫汪溪(的)汪老师,也是行政领导。两个人从上海一百多里(坐公交车)到我家里来,而且他们拿了饭来的(自带午饭),这计划(经济)年代(是)要粮票的,这个人(他们)拿着饭到我家来的,(特意)送给我一份稿子,什么稿子呢,叫《桃园父女》,然后这两位老师意思让我继续努,力鼓励我。
然后这本稿子我又画了七、八稿才画好,然后马上就出版,出版了以后接下去,1965年顾老师又寄给我《杨林一家》第三本,他继续鼓励我,然而我画的时候画的不好,有的时候拿给顾老师去看。顾老师到出版社去,认认真真的给我看指点我,而且这种随意(态度)我十分感动。所以我一直说,老师啊,这种(老师)毕竟(是)不多的啊,(就)好像父亲对自己子女一样的态度。
然后,之后我再到顾老师家去,尽管如此,师娘对我(又)十分的客气,我感觉一个是想要向他学画图,还有第二个是想要学他做人。我觉得顾老师这么有名的一名画家,靠他勤俭,对人对学生那么的亲近、诚实、厚道,实际上在做人方面也特别的注意,所以我现在好多东西,我的性格、特点也有点像顾老师。
我想,我这个无名之辈,有啥个作为?所以我一直提起我的恩师顾老师,在那个年代里,我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去之后,他(顾老师)做领导,黄大华老师做了多年的责任编辑,经常谈起顾老师,在出版社里编辑之间特别有影响,他说这种编辑极少极少,像这样的顾老师极少极少,所以我一直讲终生难忘,一个当然是感到高兴,第二个是感到顾老师这样早早的离开人间,我就很伤感很伤感。
到后来,文革后我还是画了几本古装(连环画),后来编辑是黄大华同志,我这个稿子画好以后,我先给顾老师去看,送到编辑室去,他说:“你这个画的蛮好、蛮好,你继续画下去。”实际上我第一本单行本连环画,是先被顾老师看过以后被他鼓励,他说:“你画下去,现在画古装的作者很少,你吃点苦,你这本稿子画下去。”(那时)我这本稿子有点画不下去了,我觉得汉朝的时代,过去古装时代的道具、服装、宫廷的摆设、古战场,我这种东西(没有参考资料)实在吃力的很,我想推掉,我想还是画(熟悉的)时装(连环画)。顾老师跟我说:“你画下去,这个(画古装)作者少呀,你过(了)这个坎之后,以后你连环画可以一本本的(接着)画呀,以前画《三国志》的(现在)都年纪大了,你画就是接班人。”他说:“继续画下去,画下去”。我听话,画好以后,终于出版,出版之后接下去外面所有的出版社都约稿我画古装(连环画)。那么这个怎么说,本来我想要推掉(不画),但是顾老师鼓励我:“你这个坎走过,保证你以后有本子给你画,你要吃点苦。”他说:“这个东西一定要吃苦头的,你古装没有画过,每个人都会有难提的。”那么出版社的(古代参考)资料(问题),他说让(黄)大华(编辑)领你去,到(出版社)资料室去挑一挑(古代参考资料),是他鼓励我坚持下来。
顾炳鑫(八十年代)
现在,(连环画从)1987年开始走下坡路,那个《成语故事》、天津人美、江苏美术出版社(让我画)一些(连环画)稿子,总共我画了三十几本,这个都是顾老师一直在鼓励我关爱我。
后来,我每年基本上都要去顾老师家去,观摩他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后来连环画不画学国画了,国画学了给他看,到他家里,他从(国画)技法上教我,什么叫泼墨法、泼彩法,这样子教我各种各样的方法,中国画里的东西多了,有些可以放松点,有些东西认真点,有些东西就不要太认真,他教我先用色后用笔墨,一般呢我原来先钩线后在着色,他说你需要把这个特点发挥出来。那么后来呢我真的,我逐步逐步大胆起来,到后来这个年纪退休以后,我坚持继续画。到现在想想,我顾老师面前不止跟着顾老师学画画,也跟着顾老师学做人,顾老师强调做人要实,实际上(老)实!我也是实!自己的出身,我是不会跑更不会飞,实际上顾老师是一步一个脚印,做人是(老)实的不得了。到他家里去,去看看他画图,认真的不得了。到后来画的古装人物,仕女古装题材,画的正认真的不得了。我每次去都看他画,好得不得了。在回来后学他的东西(方法),看到的方法画图。他出版的画册我都有,他送给我,还(写上)“仁弟雅正”,我是他的学生啊!……
我觉得他做人好还有他的艺德,事业方面与艺术方面聪明,他的连环画有墨线、单线、有明暗画法、有钢笔画法、有铅笔素描画法的,顾老师没有进过美校(是)自学的。一本《渡江侦察记》唯一用铅笔素描画出,把空间感觉画出来。人家(包括)编辑与画图的人都讲,他的结构画的特别准,像顾炳鑫老师这样的画是极少极少的,结构准的不得了,一般的手小结构、小关节,他画的真好。所以我画图虽然不好,但是我还是认认真真的,这一点对我还是影响很深。
我觉得现在,顾老师七十八岁(就)离开,觉得我真的(感到)非常的失落的很。本来每年都要到顾老师(家)那里去的,去请教、请教,望望(看)他去。“师恩难忘!”小学生都懂,所以为啥难忘,无法用语言表达。人的一生,师恩难忘啊!没有顾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这种是忘记不了的,只有感受的人才能讲得出,确实像父子关系一样。
我(在南汇文化馆)办(美术学习)班,请他来(讲课),那是文革期间,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的。我办班人(学生)七、八十个,叫他来讲课到南汇来,可怜呐!单位里一点补贴都没有。1973年,住么住招待所,认认真真教学,这些学生们都感动啊(说)“顾老师来讲课啊,吃力(辛苦)拉。”他对南汇(美术事业)作出多少贡献啊。他的大名大家都知道,“哦吆!今天请来了一位老师,顾炳鑫老师。这个老师有名的,名家、名家、名家!”再加上都来旁听的,好都坐进来,一点都没有什么招待的。(顾老师)还鼓励大家,鼓励我的学生们一定要认真用功。而且还带来了许多图画(原作),顾老师拿来了他线描的作品许多,摊开了给大家看。哦吆!吆!那么这些学生从来没有看到过画家的画,原作从来没有见过,到上海去都没有去过。一看他画的白描、连环画许多原稿,好多后来都出版了。原稿在文化馆里看,所以学生对他印象深的很,只有他来(南汇)讲过课,架子一点也没有。大家说顾老师哪能(怎么)没有一点(大画家)架子?领导与文化馆长都说:“这个老师哪能(怎么)这样平易近人,那么好!平易近人,没有一点画家的架子。”印象好的不得了。
所以我说,他带出的学生不会七颠八倒,不会有七颠八倒的。认得他的学生各个向他学习,学他的精神(与老实)做人啊!人家学艺术,先学做人。我觉得今天我心情很开心,但又想到顾老师伤心,真的伤心。我不是语言表达的,是心里的。所以我与大家说,以后要像编辑这种画家,这种大师级的性格特点,道德(水准)很难出(现),真的,真诚的不得了,善良!像这种品质高尚的人(人文精神)十分高尚,学不着,真的学不着。
(根据采访视频记录整理)
图文提供:顾子易
上一篇:我 的 小 传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著名连环画家顾炳鑫官网
页面地址:http://gubingxin.mylhh.com/views-life-244.html